量熱儀的做法和國標煤炭化驗設備
發(fā)布時間:2012-02-18 點擊次數(shù):1245次這是量熱儀做發(fā)熱量的國家標準。本標準規(guī)定了煤的高位發(fā)熱量的測定方法和低位發(fā)熱量的計算方法,適用于泥炭、褐煤、煙煤、無煙煤和炭質頁巖的發(fā)熱量測定。
1.定義
1.1 熱量單位
熱量的單位為J【焦(耳)】。1J【焦(耳)】=1N•m(牛頓•米)=107(爾格)。我國過去慣用的熱量單位為20℃卡,以下簡稱卡(cal)。
1cal(20℃)=4.1814J
1.2 發(fā)熱量的表示方法
發(fā)熱量測定結果以kJ/g(千焦/克)或MJ/kg(兆焦/千克)表示。
1.2.1 彈筒發(fā)熱量
在氧彈中,在有過剩的氧的情況下[氧氣初始壓力2.6-3.0MPa(26-30atm)],燃燒單位質量的試樣所產生的熱量成為彈筒發(fā)熱量。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、硫酸、硝酸、呈液態(tài)的水和固態(tài)的灰。
注:任何物質(包括煤)的燃燒熱,隨燃燒產物的最終溫度而改變,溫度越高,燃燒熱越低。因此,一個嚴密的發(fā)熱量定義,應對燃燒產物的溫度有所規(guī)定。但在實際測定發(fā)熱量時,由于具備條件的限制,把終點溫度限定在一個特定的溫度或一個很窄的范圍內都是不現(xiàn)實的。溫度每升高1K,煤和苯甲酸的燃燒熱約降低0.4-1.3J/g,當按規(guī)定在相近的溫度下標定熱容量和測定發(fā)熱量時,溫度對燃燒熱的影響可近于完全抵消,而無需加以考慮煤炭化驗設備。
1.2.2 恒容高溫發(fā)熱量
煤在工業(yè)裝置的實際燃燒中,硫只生產二氧化硫,氮則成為游離氮,這是同氧彈中的情況不同的。由彈筒發(fā)熱量減掉稀硫酸生成熱和二氧化硫生成熱之差以及稀硝酸的生成熱,得出的就是高位發(fā)熱量。因為彈筒發(fā)熱量的測定是在恒定容積(即彈筒的容積)下進行的,由此算出的高位發(fā)熱量也相應地稱為恒容高位發(fā)熱量,它比工業(yè)上的恒壓(即大氣壓力)狀態(tài)下的發(fā)熱量約低8-16J/g,一般可忽略不計。
1.2.3 恒容低位發(fā)熱量
工業(yè)燃燒與氧彈中燃燒的另一個不同的條件是:在前一情況下全部水(包括燃燒生成的水和煤中原有的水)呈蒸氣狀態(tài)隨燃燒廢氣排出,煤炭化驗儀器在后一情況下水蒸氣凝結成液體。由恒容高位發(fā)熱量減掉水的蒸發(fā)熱,得出的就是恒容低位發(fā)熱量。
1.3 熱容量
量熱系統(tǒng)在試驗條件下溫度上升1K,所需的熱量稱為熱量計的熱容量,習慣上也叫做水當量,以J/K(或cal/℃)表示。
2 試驗室條件
2.1 試驗室應設在一單獨房間,不得在同一房間內同時進行其他試驗項目。
2.2 室溫應盡量保持恒定,每次測定室溫變化不應超過1K,通常室溫以不超出15-35℃范圍為宜。
2.3 室內應無強烈的空氣對流,因此不應有強烈的熱源與風扇等,試驗過程中應避免開啟門窗。
2.4 實驗室最好朝北,以避免陽光照射,否則熱量計應放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。
3 儀器設備
3.1 熱量計
通用的熱量計有兩種:恒溫式和絕熱式。煤質分析儀器它們的差別只在于外筒及附屬的自動控溫裝置,其余部分無明顯區(qū)別。熱量計包括以下主件和附件。
3.1.1 氧彈
由耐熱、奶腐蝕的鎳鉻或鎳鉻合金鋼制成,需要具備三個主要性能:
a.不受燃燒過程中出現(xiàn)的高位和腐蝕性產物的影響而產生熱效應;
b.能承受充氧壓力和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瞬時高壓;
c.試驗過程中能保持完全氣密。
彈筒容積為250-350ml,彈蓋上應裝有供充氧和排氣的閥門以及點火電源的接線電極。新氧彈和新?lián)Q部件(杯體、彈蓋、連接環(huán))的氧彈應經(jīng)15.0MPa(150atm)的水壓試驗,證明無問題后方能使用。此外,應經(jīng)常注意觀察與氧彈強度有關的結構,如杯體和連接環(huán)的螺紋、氧氣閥和電極同彈蓋的連接處等,如發(fā)現(xiàn)顯著磨損或松動,應進行修理,并經(jīng)水壓試驗后再用。
另外,還應定期對氧彈進行水壓試驗煤質分析儀器,每次水壓試驗后,氧彈的使用時間不得超過一年。
3.1.2 內筒
用紫銅、黃銅或不銹鋼制成,斷面可為圓形、菱形或其他適當形狀。筒內裝水2000-3000mL,以能浸沒氧彈(進、出氣閥和電極除外)為準。
內筒外面應電鍍拋光,以減少與外筒間的輻射作用。
3.1.3 外筒
為金屬制成的雙壁容器,并有上蓋,外壁為圓形,內壁形狀則依內筒的形狀而定,原則上保持兩者之間有10-12mm的間距,外筒底部有絕緣支架,以便放置內筒。
a.恒溫式外筒,恒溫式熱量計配置恒溫式外筒。煤質化驗設備盛滿水的外筒的熱容量應不小于熱量計熱容量的5倍,以便保持試驗過程中外筒溫度基本恒定。外筒外面可加絕緣保護層,以減少室溫波動的影響。用于外筒的溫度計應有0.1K的最小分度值。
b.絕熱式外筒,絕熱式熱量計配置絕熱式外筒,外筒中裝有電加熱器,通過自動控溫裝置,外筒中的水溫能緊密跟蹤內筒的溫度。外筒中的水還應在特制的雙層上蓋中循環(huán)。自動控制裝置的靈敏度,應能達到使點火前和終點后內筒溫度保持穩(wěn)定(5min內溫度變化不超過0.002K);在一次試驗的升溫過程中,內外筒的熱交換量應不超過20J。
3.1.4 攪拌器
螺旋槳式,轉速400-600r min為宜,并應保持穩(wěn)定。攪拌效率應能使熱容量標定中由點火到終點的時間不超過10min,同時又要避免產生過多的攪拌熱(當日。外筒溫度和室溫一致時,連續(xù)攪拌10min所產生的熱量不應超過120J)。
這是做發(fā)熱量的一般規(guī)定。